联系电话:027-88868926(公司部)   18971201837(缪先生)    18707111715(汪先生)
产品展示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行业资讯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对中国体育产业化的一点思考

网责任编辑 作者:湖北九巨龙   发表时间: 2015-03-19  
“体育产业化”这个概念在我国体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时间比较晚,在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第一次把体育事业归为第三产业的第三层次。1995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要用十五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2003年5月14日,国家统计局印发了《三次产业规划规定》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修订后的三次产业划分把体育产业与文化娱乐业一起组成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体育产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3个门类。但从我国体育实际工作的进程来看,体育产业在中国运营的时间并不长,经过十几年的探索,虽已初步形成由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职业体育市场)、体育中介市场和体育用品市场几部分构成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但由于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作为国民经济领域的一个门类,现阶段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不大。
从近几年全球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高于4000多亿美元,北美、西欧和日本的体育产业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列,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对GDP的拉动达到10%,并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在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为2100亿美元,是汽车制造业总收入的两倍,占GDP的2%,体育市场规模已超过了石油化工、汽车等市场。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对GDP的贡献超过1%;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的体育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就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十大支柱产业;英国体育产业年产值达70亿英镑,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我国预计到2010年体育产业的产值可达281.2亿元人民币,占GDP比重可望达到0.3%,但这一比值发达国家已达到1%—3%之间,有的甚至达到5%,可见体育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但发展速度是相对落后的。这一现状的形成,主要是体育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尚没有发挥出新兴产业的潜质;大众的体育消费意识还不强,尚未形成大规模稳定的消费群体;体育市场主体不成熟,体育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和运作的水平不高,缺乏有规模的大型体育企业,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作为主体产业的体育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对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体育基础设施投入不足与利用不充分,高素质体育经营人才匮乏,体育资源的专业化营销水平不高等原因所造成。
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终于触动了国人运作体育产业的敏感神经。虽然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及经济政策的影响大概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北京人口仅占全中国的1.1%,经济产值不到全国的3%,即使把2008年之前过去4年间筹备奥运会的开支加起来,也只占到中国在此期间GDP总和的0.3%。但奥运会对举办地所产生的世界影响力和所带来的潜在商机仍就是不可估量的。有数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0年的8年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达到717.06亿美元。
2010年3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把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体育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以及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格局,形成与国际接轨、管理规范、充满生机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体系列为主要目标。把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积极培育体育中介市场、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大力促进体育服务贸易、协调推进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列为重点任务的举措在中国体育界引起很大反响。这是中国首份在国家层面上对中国体育产业进行规划梳理并提出目标任务的政策性指导意见。分析人士认为,《指导意见》将制订产业振兴规划的方向瞄向了代表经济发展软实力的体育产业,它将唤醒体育产业两万亿市场。
北京奥运会以后,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我国要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而拥有发达的体育产业,应是体育强国所必备的。但被誉为“绿色经济”和“朝阳产业”的体育产业,究竟有多大的市场空间?是上面提到的两万亿?还是更多、更多……?这恐怕不能以简单地预测或推算进行准确回答,但可以说的是,未来中国体育产业规模除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健身市场、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等主体市场外,还将衍生出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媒介、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诸多市场。面对如此大的市场,对于近几年体育盛事、喜事不断的贵州而言,应该是进一步抢抓机遇、顺势而上的大好时机。
可是从历史原因来看,地处西南内陆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面大,因此带来体育事业经费长期投入不足,公共体育设施严重匮乏。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贵州具有独特的地质形态、宜人的气候环境、多元的文化等优势,是开展徒步、露营、登山、漂流、龙舟、攀岩、探洞、越野跑、越野技能、山地自行车、山坡滑翔等户外运动的理想之地。但要如何把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项目进行产业化的发展、包装和打造,不仅要借鉴一些外国成熟的运营模式和进步理念,还需要有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及策划创意。
1.加快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中国体育界中熟悉金融、财会、税制、营销、 策划、中介等方面的体育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稀缺。人才的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也影响了体育市场的开发。除了在体育系统内部加大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外,更应该大胆引进系统外各类人才,参与到体育事业的建设和体育产业的运营中去。
2.不断扩展体育产业新领域。首先,要着力把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体育旅游市场等作为体育产业的重点来培育。再把贵州独具特色的地质形态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户外体育休闲运动结合起来,形成在全国别具一格的文化、体育、旅游产业链。
3.构建与传媒业的战略合作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产业和传媒业已形成了一种高度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持、互相渗透的互动关系。如果没有传媒的参与,作为体育产业本体的体育赛事远不可能达到今天这样受欢迎的程度。同样,精彩纷呈的体育赛事使传媒的内容更为丰富,节目更加精彩,大大促进了媒体的影响力和经济效益,并推动着传媒技术的不断创新。体育产业要有所作为必须为传媒共同构建互助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特别是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体育事业,更应该与传媒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体系,为宣传贵州、促进贵州经济建设与发展开创新的合作运营模式,而不能长期停留在简单、公式化的宣传报道形式上。要把体育产业运营模式与传媒经营理念进行深度合作并推广营销。
4.加强电子商务建设,提高我省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电子商务在企业的不断应用,企业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都将发生深层次的变革。中国体育产品之所以不能有效地打入国际市场,除了定位国际品牌意识薄弱和竞争力不强以外,就是缺少一个理念超前、技术一流、架构安全、推广迅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用品电子商务平台。贵州如果能率先在全国推出这样的体育用品电子商务平台,不仅是一个体育产业的创举,更是后来居上发展体育产业的一个亮点和先进举措,还可以为组建大型体育企业集团摸索出新的路子。
5.推行运动项目的行业协会制和俱乐部制,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形成全方位的社会共办体育的格局。加快体育的职业化进程,这是体育产业化的必经之路。其重要特征,一是组织者必须是企业法人,如俱乐部等;二是运动员是"商品",即运动员可以像其他生产要素一样自由流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提高体育部门的经营效益。并可以尝试建立体育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甚至鼓励创办体育人才猎头公司,促进体育人才的市场化交流。大力开展体育技术、信息咨询、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
6.政府选择支持一批有条件的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积极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投资体育事业,兴建体育设施。
总之, 体育产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产业门类。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有更多的人从事体育运动,开展体育营销,关心体育事业,参与体育产业的一系列运作,体育一定会成为21世纪我国重要的产业门类。